今日股市行情2021-03-20 08:33:10
近两年来遵循“早发行、早使用”原则、提前一年下达限额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,在今年“迟到”。截至3月18日,各地还未开端发行新增专项债项目。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确定的3.65万亿元规模的新增专项债将以何种节奏为地方政府发挥稳投资、扩内需、补短板效用,将是今年财政局工作的一大重点所在。
接受证券时报记者的采访的专家认为,在经济发展内生动能渐渐复原以及受去年资金闲置问题的影响下,今年新增专项债先期发行脚步放缓,总体节奏较上一年有所后移,由于不受特殊国债的冲击,全年的发行节奏会更加平缓,但下半年的资金需求会更多,发行完毕时间或仍将在11月前后。
新增专项债
先期发行减速
为支持地方债的“早发行、早使用”原则,我国已连续两年提前下达新增专项债限额,2020年的新增专项债发行工作早在2019年11月就随着国务院下达的1万亿元部分新增专项债限额而开端部署。到2020年1月份,全国就已实现发行新增专项债7148.21亿元。
但2021年的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却在向2018年靠拢。按照2018年的发行节奏,全国两会确定全年限额后,直到当年5月才开端发行新增专项债,此前发行的地方债全体为置换债券或再融资(162717)债券。而根据财政局部数据,2021年以来各地发行的地方债全体是用于偿还旧债的再融资(162717)债券。
针对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“减速”,多位专家都认为,一方面是随着经济发展复苏,我国不再迫切需要专项债发挥成效。另一方面在于去年专项债的发行使用过程中资金闲置问题较为突出,还有资金未良好使用。
财政局部在《预算报告》里也指出,2021年将适度减少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。关键是已发行的专项债券规模较大,现行政策效应在今年仍会延续释放,适当减少新增专项债券规模也有利于防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风险。
“去年中心政府和地方政府发了很多债,特别是地方政府发债以后可能有2万亿的资金并没有迅速投入下去,今年年初投入速度可能会加快。”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发展学家、钻研院院长连平在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论坛上表达,这可能是今年初并没有提前下达额度的重大原因。去年筹的钱还没有用完,所以也没有这个必要。
虽然起始发行的脚步有所放缓,但与2018年不同的是,财政局部会同國家发改委在2月向地方印发了《关于梳理2021年新增专项债券项目资金需求的通知》,要求各省市在2月21日前上报2021年新增专项债券项目资金需求。
苏宁金融钻研院宏观中心副主任陶金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,由于2019年以来都是在前一年底提前下达提前批专项债额度,先期的专项债发行放缓肯定会肯定程度上影响后续的发行节奏,因此今年的专项债发行节奏肯定会比2020年要慢一些。
今年发行节奏
或更加平缓
在2020年,积极的财政局现行政策要求提质增效,新增专项债的发行节奏也因为现行政策的变动而上下起伏。1月份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就已超7000亿元,随后发行规模渐渐减少,在5月迎来了9980亿元的全年发行高峰,但在7月份由于“让道”特殊国债的发行而进入低谷,直到10月份按财政局部要求基础完成新增专项债发行。
目前,今年新增专项债还未开启闸门,专家预测,由于不再有特殊国债的“干扰”,后续三个季度的发行节奏或比2020年更加均衡,10月或11月发行完毕的要求将在今年连续。从现行政策对冲的角度看,下半年的资金需求好像更大。
陶金认为,重现2018年从前“上半年无债可用、下半年聚合发债”的状况可能性也不大,在宏观现行政策“不急转弯”的情况下,年内财政局现行政策实际投放资金需要更加均衡,加上多地已于2月完成了专项债项目需求梳理,这对专项债尽早发行且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有帮忙的。因此上半年很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专项债发行,不排解3月即开端发行的可能。
财政局部专家库专家、360政企安全集团投资总监唐川对证券时报记者表达,今年总体债券发行节奏将与去年贴近。但因为发行起始点的推移,今年专项债完成总发行额度的时点应该会略晚于去年。此外,即便不再有特殊国债,今年的部分中心政府赤字融资仍然会通过债券的形式予以完成,不过今年可能率不会发生严峻突发因素,所以无论是中心债券還是地方政府债券,总体发行节奏都会相对较为平缓。
在陶金看来,今年专项债有必要在10月或11月发行完毕,一方面,下半年的经济发展增长压迫较上半年更大,下半年内尽早发行和投放有助于提高财政局现行政策效果,另一方面,进入12月以后,中国北方等很多地区的项目建设进度会受到气候影响,尽早发行也有助于资金在年内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。
此外,唐川还指出,《预算报告》提出今年专项债要“合理扩大使用范围”,扩大的领域必定与國家总体进展要求相一致,比如新基建进展,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(PPP),以及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领域。他预测,今年会有更多的领域运用资本金专项债进行资本金的融资,因此PPP项目资本金专项债有望在今年落地。同时,新基建的专项债发行模式也将会有全方位突破。今年在新基建领域,有更多类型的项目将会尝试用专项债的方式进行融资。
上一篇: 果链股暴跌说明什么
下一篇: 不应放大美债利率对A股大盘的影响